相關解讀:
相關文件:
新聞發布會:武寧縣民政工作解讀
10月9日,由縣委宣傳部主辦的武寧縣“非凡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縣民政局專場)在武寧賓館9號樓會議室舉行??h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段日華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h民政局相關發布人回答記者提問。

段日華表示,民政部門與人民群眾聯系緊密,民政工作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我縣民政工作非凡的十年??h民政局及全縣民政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服務大局中的基礎性兜底性作用,在及時、精準、有效回應群眾實際需求的過程中傾力履職,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推動全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縣民政不斷加強對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格外關愛幫扶,助力他們與全縣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推動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臺階。
交好民生民政答卷。我縣社會救助工作堅持不斷完善救助制度,初步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為主,急難社會救助為輔,其他專項社會救助為補充的分層分類體系。十年來,縣民政多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350元和170元提高到2022年的每人每月825元和600元,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較2012年分別提高136%和253%。目前,全縣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9245戶、11317人,城鄉特困人員1665人。持續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對受災情疫情等影響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實施臨時救助,2012年至今為3392名群眾提供臨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1167.51萬元,確保有難必救、凡困必幫。2019年以來,3次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為20.7萬人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650余萬元,履行好“兜底一批”的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關注特殊困難群體。我縣堅持對困難群眾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持續提升社會事務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完善政府領導、民政牽頭、殘聯配合、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切實減輕殘疾人生活負擔。截至2022年9月,全縣共有4279人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3473人享受殘疾人護理補貼,為128名服務對象提供居家照護,為5名服務對象辦理機構托養。
十年來,縣民政始終關注“一老一小”民生服務需求,用心用情讓民生保障落到實處,推動養老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促進兒童福利工作長足進步。
優化養老服務,推動老有所養。我縣連續出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在用地保障、稅費優惠、貸款融資、財政獎補、醫養結合、就業用工和特困人員供養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初步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十年來,縣民政部門投入近4000萬元,不斷加強公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巨大轉變。目前,全縣共有公辦敬老院19家,注冊備案民辦養老機構7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40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到36張,有效增強了老年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兒童福利,呵護健康成長。縣委、縣政府多次專題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并成立了以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主任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建立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設立19名鄉鎮兒童督導員、183名村兒童主任,為廣大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未成年人提供最后一米服務。兒童福利保障范圍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擴展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機構養育孤兒、城鄉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600元、1200元和1200元,殘疾孤棄兒童照料護理補貼提高到每人每月1380元。目前全縣共有90名兒童受到保障。
十年來,縣民政錨定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全面助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自治共治新格局,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實現新跨越。
圓滿完成我縣第9次、第10次、第11次村民委員會和第9次、第10次、第11次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整體實現了村居干部“兩升一降”的目標。大力推動城鄉社區服務體系項目建設,十年來,建設了15個標準示范社區、18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持續抓好民主管理和村務公開工作,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逐步使其正?;?、規范化。全面落實村(社區)兩委干部、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報酬待遇和辦公經費,建立完善社區干部薪酬體系和待遇增長機制,為我縣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撐和人才保障。
開展村居委會規范化建設,強化“三務”公開,村務公開率達100%。提高民主決策水平,執行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制度,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h民政局切實發揮牽頭作用,以點帶面、統籌推進,切實管住“微權力”,防住“微腐敗”,推動監督融入基層治理。
不斷強化社會組織服務和監管,通過實施“兩覆蓋”,加強社會組織黨建,規范社會組織發展。開展了“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取締2家,勸散1家,全縣9家行業協會商會全面實現與行政機關的徹底脫鉤,行業協會商會的活力進一步迸發。目前,我縣社區社會組織達到1126個,社會組織138個,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達到9.3個,在服務縣域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經濟發展、疫情防控、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有效加強區劃管理,更好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部署下,在省民政廳、九江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導下,發動1千多名普查人員,集中1年半時間,對區域范圍內的地名及相關屬性信息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補充、整改、更新、完善,摸清了全縣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以來30多年間地名變化情況,建立完善了地名數據庫。
十年來,縣民政圍繞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弱有所扶、逝有所安目標持續發力,推動基本社會服務達到新水平。
持續開展流浪乞討救助“服務質量提升”活動,竭力幫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返鄉、尋親、落戶、安置,找到回家的路,十年來為1500余名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生活救助。
大力實施殯葬惠民工程,著力解決群眾在殯葬領域急難愁盼問題,嚴格落實五項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和綠色殯葬獎補政策,為5100余名群眾減少近千萬元的“身后事”負擔。大力倡導文明新風,鮮花祭掃等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積極發展慈善公益事業,成立武寧縣慈善會,開展“慈善救急難?你我愛同行”“愛滿人間?情暖新春”等慈善捐助活動,攜手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為困難家庭提供幫助。2021—2022年開展“愛滿人間?慈善一日捐”募捐活動籌集善款近百萬元。
加快“數字民政”建設,2020年,我縣被省民政廳列為江西省“數字民政2.0”二期系統試點縣,全面普及電子授權,強化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持續開展低質量數據清理工作;采取授權、委托等形式,將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等審批事項的審核權限全部下放至各鄉鎮政府(街道辦);投入14萬元開展婚姻歷史檔案數據電子化處理工作,完成婚姻歷史檔案數據電子化處理和婚姻登記系統電子檔案上傳。
十年步履堅定,續寫民政篇章。下一步,我縣民政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增進民生福祉,切實把縣委、縣政府的愛民之情、親民之意、為民之舉落到實處,以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我縣聚焦“六大定位”、推進“四個創建”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發布會上,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圍繞農村低保申請、殯葬改革惠民政策、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主題提問,段日華及民政局相關發布人員分別精彩作答,生動展現了武寧縣民政局非凡十年、奮進十年中取得的顯著成就。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